乙肝科普走進葛蘭素史克“新市民生活館”
在首個由世界衛生組織(WHO)確定的“世界肝炎日”來臨之際,由三十幾名來滬打工人員擔任的“新市民健康大使”走進了位于浦東新區三林鎮的葛蘭素史克“新市民生活館”,參加首次在這里舉辦的乙肝科普講座。瑞金醫院的林之莓主任講解了以“我是第12個嗎?”為題的乙肝科普知識,講座圍繞正確認知乙肝的危害、乙肝的預防和日常保健等,語言生動,通俗易懂,受到參加培訓的外來務工人員歡迎。
此次講座是葛蘭素史克“新市民健康關愛計劃”的一部分,這項計劃以提供健康生活幫助為切入點,旨在改善農民工及其他流動人口的健康生活水平,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成為城市的“新市民”。
三林鎮位于浦東西部城郊接合處,是上海重要的人口導入區。一條濟陽路把三林地區一分為二,路東是城市化較快的東明街道,路西則是農村。葛蘭素史克“新市民生活館”就位于路西流動人口最為密集的歸涇村。據葛蘭素史克“新市民生活館”衣麗英館長介紹:“三林鎮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歸涇村流動人口有12000人左右,戶籍人口有3000人左右,比例為4:1,是浦東乃至全市流動人口數量最多、密集度最高的村之一”。
“我們調查發現,這里的大多數流動人口不關注自己的健康狀況,也沒有渠道獲得相關的醫學知識;生殖健康疾病,傳染病和職業病成了這個群體最常見的疾病。”衣館長介紹說。以孕期保健為例,流動人口由于遠離家鄉,做產前檢查和疫苗接種都不如在家鄉方便,因此許多孕婦一直到生孩子那天為止都沒有做過任何檢查,母嬰傳播又是乙肝的主要感染途徑之一,這種情況會使乙肝的預防出現疏漏。因此,在世界肝炎日這天面對流動人口宣傳乙肝的危害和預防,喚起他們對乙肝的重視,成為了葛蘭素史克“新市民生活館”的重要項目。
新市民生活館有一支由33名外來婦女組成的社區志愿者“健康大使”隊伍,以此次乙肝科普講座為例,參加培訓的婦女們回家后,會將乙肝的科普知識講給家人和親戚朋友聽,并會有針對性地提醒乙肝的高危人群及時檢測,注射疫苗等。這種從自助到互助的模式是葛蘭素史克“新市民生活館”的亮點。
自2009年9月,第一家葛蘭素史克“新市民生活館”開館以來,僅僅一年,已有50萬人被告知擁有健康需求的權利, 2500人接受了免費婦科檢查;并且每月“新市民生活館”都會舉辦一次健康講座,通過“健康大使”傳播生殖、心理、傳染病,婦女保健等健康知識,在流動人口從“被動服務”走向“服務別人”的同時,逐漸找到了“主人”的感覺。
葛蘭素史克“新市民生活館”,就是這樣一個專為流動人口提供自助和互助服務的公共平臺,被外來人員親切地稱為“新上海人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