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乙肝經治復發再治療時別輕易換藥
“首個慢乙肝經治復發患者治療策略”出臺,專家:慢乙肝經治復發患者再治療策略需優化近日,首個“慢性乙型肝炎經治復發患者治療策略專家媒體見面會”在廣州召開。記者從會上獲悉,慢乙肝經治復發患者目前已成為一個龐大而特殊的人群,今年年初,全國慢婦科腫瘤領域10位知名專家以拉米夫定為參照,共同制定了慢性乙型肝炎經治復發患者治療策略,并于今年3月在《肝臟》雜志上發表。專家明確指出,以拉米夫定為例,對于慢乙肝經治復發患者不要擅自換藥,否則會增加治療難度。推薦使用優化治療方案,不僅能提高療效,而且可以節省治療費用。
“目前,臨床上對于慢乙肝經治復發人群越來越重視,主要因為兩點:第一,經治復發患者現在數量可觀,可以用龐大來形容;第二,這個人群很特殊,因為他們之前的治療背景很復雜,這就導致他們再治療時難度很大。”中山大學婦科醫院副院長高志良教授在談到慢乙肝經治復發人群時強調:“慢乙肝經治復發患者與慢乙肝初治患者的情況完全不同,經治復發患者都是經過抗病毒治療的,而且有很多患者曾經用過至少一種的口服抗病毒藥物,經治復發患者病毒復雜度高,再治療時耐藥風險會增加。”
慢乙肝的難治就在于目前臨床上應用的所有口服抗病毒藥物都是通過長期抑制病毒復制而減少疾病進展,但不能徹底清除位于肝細胞核內的乙婦科毒復制模板cccDNA,因此在停藥后,乙婦科毒有可能再次復制導致慢乙肝復發。目前,中國已有200萬慢乙肝患者接受了抗病毒治療,尤其是近年來,接受抗病毒治療的人群快速增加,相應的停藥復發的比例也在不斷擴大、攀升。
慢乙肝經治復發患者 再治療策略需優化雖然抗病毒治療存在停藥復發問題,但其依然是婦科腫瘤的關鍵。相關研究證實:目前在中國上市的4種口服抗病毒藥物,停藥后復發比率相當。如何對這部分龐大而特殊的人群給出針對性的治療策略已經成為臨床專家和醫生亟待解決的難點。
1998年,首個口服抗病毒藥物拉米夫定在全球上市,基于拉米夫定上市時間最久,臨床經驗最多,今年3月,全國慢乙肝領域內的10位知名專家以拉米夫定為參照,制定了經治復發患者治療策略。策略指出:“對待拉米夫定經治復發患者,應根據治療前達到標準停藥與否制定再治療方案,通過優化治療以增加療效,而隨意換藥會影響治療效果”。
對于通過拉米夫定治療達到停藥標準停藥后復發的患者,由于對拉米夫定應答良好,應該首先考慮仍給予拉米夫定再次治療。
對于因各種原因未達到停藥標準而停藥的患者,如果停藥時候未發生耐藥,且已經獲得了病毒學應答,則再治療時建議可以再次采取拉米夫定優化治療原則重新治療。若是在停藥前療程已經超過24周仍未能獲得病毒學應答,繼續單一用藥將來獲得完全應答的可能性小,且易發生耐藥,推薦直接采用拉米夫定聯合阿德福韋酯的聯合再治方案。
對于證實拉米夫定耐藥的患者,再治療時宜根據耐藥位點制定聯合治療方案。 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感染病??漆t院王宇明教授強調:“對于經治復發患者來說,再治療時最怕的就是換藥,換藥將可能導致多重耐藥,從而增加治療難度。如果貫穿優化治療原則,則可以增加療效。”
專家呼吁患者停藥需謹慎不容樂觀的是,目前慢乙肝患者對規范治療的依從性亟待提高,2009年一項針對患者依從性的萬人調研結果發現:63%的慢乙肝患者在口服抗病毒藥物過程中都曾經有過自行停藥的行為。“對于經治復發患者,要堅定抗病毒治療的信心,千萬不能將復發完全歸咎于原來治療方案的失敗。而應選擇優化治療策略積極開始治療,并長期堅持,密切監測,最終會取得延緩疾病進展,減少宮頸炎、宮頸糜爛的效果。”王宇明強調。